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對“三農”工作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對農村公路的重要指示精神,抓好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協調可持續發展,到2022年實現“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以下簡稱“四好農村路”)的總目標,根據交通運輸部《關于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的意見》和青海省公路局《關于印發“四好農村路”建設活動實施工作方案》(青公農〔2015〕244號)的相關工作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充分認識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的重大意義
農村公路是保障牧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基本條件,是牧業和牧區發展的重要先導性、基礎性設施,在服務牧業現代化、牧民群眾脫貧致富、廣大牧民便捷出行、畜牧產品市場流通、生產生活資料進城下鄉、城鄉統籌發展以及平安牧區創建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支撐。截至目前,甘德縣域內總通車里程達2221.42公里(其中國高55.6公里,國道173.2公里,省道152.8公里共線44.5公里,縣道191.133公里,鄉道771.953公里,村道907.392公里,專用公路10.953公里),全縣7個鄉鎮36個行政村實現全部通達,通達率100%。已開通兩條農村客運班線,覆蓋五鄉一鎮。新建客運站點:三級站一處、四級站五處。農村公路的快速發展和路網狀況的顯著改善,有力提升廣大牧區交通運輸服務能力和水平,為全縣生態畜牧業及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為強農惠農富農,為全縣小康社會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運輸服務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農村公路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進一步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逐步消除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為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因此,全縣上下要充分認識“四好農村路”建設的重大意義,要持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準確把握“四好農村路”運輸服務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深入推進生態畜牧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戰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住黃金時期持續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要在完善“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頂層設計、補齊農村交通運輸鄉村振興工作短板、完善農村公路等基礎設施網絡、提升農村客運服務質量、拓展農村物流服務功能、推進城鄉交通運輸統籌協調發展、健全農村交通運輸治理體系上下功夫、見實效,為廣大農牧民奔小康提供更好的運輸服務保障。
二、基本原則
推進我縣“四好農村路”建設,要從注重連通向提升道路等級轉變,從滿足基本通行功能向提升運輸服務質量和安全水平轉變,從以建設為主向建管養運協調發展轉變,從適應發展向引領發展轉變。通過轉變發展思路和發展方式,實現農村公路路網結構明顯優化,質量明顯提升,養護全面加強,真正做到有路必養,路產路權得到有效保護,路域環境優美整潔,農村客運和物流服務體系健全完善,城鄉交通一體化格局基本形成,適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新型城鎮化要求。
三、目標與任務
(一)總體目標。
到2022年,初步形成“綜合、綠色、智能、便捷、安全”的現代交通運輸體系,達到基礎設施配套完善、運輸服務安全便捷、現代物流初見成效、綠色交通符合規范、行業管理規范有序的總體要求,為把甘德縣打造成高原草地生態畜牧業示范區、格薩爾文化旅游首選區和區域商貿物流中心提供堅強的交通支撐和保障。
(二)具體目標。
1.建好農村路
(1)建設目標。到2022年,基本建成“三縱四橫”縣域路網框架,初步構建以高速公路和國省干線為骨架,縣鄉村公路為脈絡,層次清晰、功能完善、覆蓋廣泛,服務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路網體系,農村公路安保防護和配套橋涵設施基本完善,通客運班線公路安全性明顯提高,服務于旅游、產業園區等為主的專用公路基本實現通暢,有序推進農村公路改造延伸工作。
(2)建設標準。新改建農村公路應滿足等級公路技術標準,達到國省相關技術要求。受地形、地質等自然條件限制的村道局部路段,經技術安全論證,可適當降低技術指標,但要完善相關設施,確保安全。按照保障暢通的要求,同步建設交通安全,路肩、排水和防護設施。
(3)建設管理。要加強對農村公路建設的組織和協調,具體負責農村公路建設管理工作。要落實建設資金和專業技術管理人員,明確質量和安全責任人,切實落實質量安全責任,特別要加強對橋隧和高邊坡施工的質量安全管理。農村公路建設項目要嚴格執行基本建設程序,實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監理制。所有使用財政補助資金的農村公路建設項目都實行“七公開”制度。
(4)建設質量。要加強質量管理行為、原材料、施工工藝、施工安全和實體工程質量等管理,提高路基壓實度、混凝土厚度、混凝土強度等主要技術指標的合格率。新改建農村公路的路基壓實度、混凝土厚度、混凝土強度指標合格率應達到96%以上,一次交(竣)工驗收合格率達到98%,無重大及以上安全責任事故,較大和一般事故明顯下降。
2.管好農村路
(1)體制機制。建立健全以“政府負責、部門執法、群眾參與、綜合治理”的管理體系。加強農村公路執法機構能力建設,規范執法行為,不斷提高執法水平。大力推廣縣級統一執法、鄉村協助執法的工作方式。完善農村公路保護設施,在鄉道、村道的出入口設置限高、限寬設施,努力防止、及時制止和查處違法超限運輸及其它各類破壞、損壞農村公路設施等行為。
(2)保障機制。到2022年,要全面建立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資金保障機制;縣、鄉級農村公路管理機構設置率達到100%;農村公路管理機構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的比例達到100%;交通運輸部門、鄉鎮要加強對村委會的指導;愛路護路的鄉規民約、村規民約制定率達到100%;基本建立縣有路政員、鄉有監督員、村有護路員的路產路權保護隊伍。
(3)路域環境。農村公路路域環境整治要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加強綠化美化,全面清理路域范圍內的草堆、糞堆、垃圾堆和非公路標志。路面常年保持整潔、無雜物,邊溝排水通暢,無淤積、堵塞。到2022年,具備條件的農村公路全部實現田路分家、路宅分家。
3.護好農村路
(1)完善養護模式。堅持“建養并重、統籌發展”的管護理念,進一步強化縣交通運輸局對全縣農村公路養護的主體責任,將公路養護與精準扶貧相結合,積極探索新型養護模式??h交通運輸局負責縣級專業公路養護隊伍的組建和日常管理,統一編制全縣年度農村公路養護計劃,統籌安排各類養護資源和養護資金,負責全縣農村公路養護的組織工作。各鄉鎮組建非常設公路養護隊,根據縣交通運輸局統一安排,協助縣公路養護隊開展轄區公路養護工作。對公路小修保養,推行鄉鎮負責的養護模式,采用定額管理、計量支付等方式,由各鄉鎮政府負責組織實施。在有條件的區域,探索嘗試農村公路養護市場化改革,通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方式實現公路養護市場化,力爭培育一批符合當地養護實際的養護企業。
(2)健全養護技術標準。以因地制宜、經濟實用、綠色環保、安全耐久為原則,健全完善符合本地區特點的農村公路養護技術標準及規范。積極參加農村公路相關管理技術人員業務培訓。以現有農村公路電子地圖庫和項目庫為基礎,建立公路、橋梁的養護管理檔案。至2022年底,實現農村公路的養護計劃、養護工程、路況、綠化、危橋、安保等信息化管理。
(3)保障養護資金。到2022年,將日常養護經費和人員作為“有路必養”的重要考核指標,縣財政要加大農村公路路面養護資金的投入力度,積極建立養護資金的制度性增長機制。財政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對省級農村公路養護專項配套資金的監管力度,確保專項資金全部用于農村公路養護,路面日常養護投入逐年增加,建立農村公路路面日常養護資金常態化保障機制,真正實現有路必養。
(4)養護目標任務。到2022年,全縣農村公路養護經費全部納入財政預算,并建立穩定的增長機制,基本滿足養護需要。農村公路列養率達到100%,優、良、中等路的比例不低于62%,路面技術狀況指數(PQI)逐年上升??h鄉道安全隱患治理率基本達到100%,納入上級計劃的危橋改造、安保工程等路網結構改造工程項目完成率達到100%,農村公路危橋數量呈逐年下降趨勢。
4.運營好農村路
(1)運營管理。堅持“城鄉統籌、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客貨并舉、運郵結合”總體思路,加快完善農村客運服務網絡。全面提升各類客運車輛性能,強化司乘人員的安全培訓和教育,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2)運輸要求。以甘德縣汽車客運站為支點,在各鄉鎮實現客運站100%覆蓋;客運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公共交通一體化發展有效推進,具備條件的行政村(牧委會)實現100%通客車,客運低票價出行的惠民政策得到落實;出租車管理落實有效,打造成為縣城最美窗口。結合花久高速開通,在江千鄉或下藏科鄉擇址建設一處配套功能完善,輻射覆蓋全州的物流集散園區;在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居民集中地據點建設標準適宜的鄉村物流配送點,拓展農村物流服務功能,初步形成輻射全縣各鄉鎮貨運配送網絡,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高效、集約的貨運服務體系,積極促進貨運服務趨向物流化。初步形成“布局合理、銜接順暢、組織先進、信息適用、管理規范”的現代農(牧)村物流服務體系。
四、組織與職責
(一)加強組織領導。
縣人民政府是創建省“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的責任主體,負責統籌協調和組織指導全縣“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創建工作。成立縣政府分管交通運輸工作的副縣長為組長,交通運輸局負責人為副組長,成員由縣委辦公室、縣政府辦公室、縣發展和改革局、縣鄉村振興局、縣財政局、縣自然資源和林業草原局、縣教育局、縣文體旅游廣電局、縣應急管理局、縣審計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生態環境局、縣農牧水利和科技局、縣公安局、各鄉(鎮)鄉(鎮)長、縣城管大隊、縣公安交警大隊、縣治安大隊、縣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大隊、縣電力公司、縣移動公司、縣聯通公司、縣電信公司負責人的創建“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組織協調機構,明確相關部門職責,確保創建的各項任務目標落到實處。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交通運輸局,負責創建工作的日常事務,錢斌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
(二)明確工作任務。
各鄉(鎮)政府:一要成立以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領導小組,認真學習領會上級相關精神,結合實際,研究工作措施,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做到任務清晰、責任明確、措施有力,全面抓好“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創建各項工作組織落實。二要落實鄉村兩級路長制,組建鄉村兩級管養組織,配備專(兼)職管理員和養護員,日常養護經?;?、規范化,道路列養率達100%。制定并張貼愛路護路鄉規民約和村規民約;農村公路路田、路宅分家。路田分家可以采取“一路兩溝”方式;路宅分家可采用設置隔離花壇、硬化路肩、隔離樁等方式,確保路宅分家美觀大方。三要落實本轄區內路域環境專項整治,全力打造“暢安舒美”的農村公路路域環境。
縣委辦公室、縣政府辦公室:負責“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創建工作和“路長制”工作落實情況的督查,發現問題及時通報,確保創建工作和“路長制”有效推進。
縣交通運輸局:負責“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創建工作指導、溝通協調、方案制定、向上級部門提出申請、相關資料的整理收集和驗收準備等工作;“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創建工作動員會、推進會、督導及其他相關工作的組織;“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創建工作標準的指導、督導;縣道路面維護保養、清掃保潔,標準化路肩整修、橋梁清洗和刷白,確保路面無坑槽、無病害,保持路面、路肩平整與清潔;重點農村公路沿線的百米樁、里程碑、地標線、標志牌等基礎設施設置、維修;重點農村公路沿線的公路文化建設、景點設置;斷頭路、聯網路等農村公路建設;完善農村客運和農村物流網絡平臺建設工作;加快推進農村公路管理信息化和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縣財政局:負責指導“四好農村路”創建資金籌集和監管,將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列入財政預算,保障資金落實、爭取各項補助資金。根據迎檢需要,提供相關資料。
縣發展和改革局:一是負責項目立項審批、各類政策資源的爭取。二是負責協調各部門規劃與交通規劃的銜接,推進有關公路重點項目。
縣公安局(縣公安交警大隊、縣治安大隊)、縣城管大隊:一是負責依法打擊侵害公路路產路權、破壞路域環境影響社會公共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參加聯合執法。二是加強交通管制工作,嚴禁車輛在公路上亂停亂放、占用行車道路,督促沿路泄漏雜物的運輸車輛對車廂進行遮蓋。三是對于綜合治理工作中出現的暴力執法、妨礙正常執行公務的案件,要從快從重查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嚴格管理公路兩側各類生產經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聯合各鄉(鎮)和相關部門取締馬路市場,杜絕店外占道經營,對于傳統集會,選擇合適地域進行遷移。
縣自然資源和林業草原局:一是負責農村公路建設、養護所需要砂、石、土料場、作業用地、生活用地等正常用地保障審批工作。二是在審批公路兩側建筑物時,切實做好公路沿線違章建筑拆除工作,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青海省公路路政管理規定》和有關法律、法規對公路控制區范圍內的控制要求進行審批,杜絕在公路控制區范圍內新建房屋。三是負責指導監督沿公路兩側應季綠化工作,實現農村公路宜綠盡綠。
縣農牧水利科技局:一是農業項目建設圍繞重點公路沿線進行規劃并實施;指導農村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凈化、美化、綠化、亮化農村環境。二是做好重點路段以路帶溝建設,確保道路兩側邊溝排水暢通,外觀整齊;埋設農村安全飲水管道要遠離路肩,不得隨意破壞路面和路肩。三是負責農村公路建設、養護、橋梁建設等取水及施工正常用水的保障工作。
縣應急管理局負責督促安全生產管理等工作。當道路出現水毀、泥石流、塌方、雪災等自然災害,導致道路無法通行,需協調組織相關單位保障道路暢通。
縣鄉村振興局:做好鄉村振興產業規劃、技術指導及發展。
縣生態環境局:一是負責公路沿線揚塵治理工作。二是負責公路建設項目與沿線環境保護工作的協調。
縣文體旅游廣電局:負責媒體對“四好農村路”創建進度跟蹤報道,典型宣傳,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
縣電力、移動、聯通、電信部門:在公路控制區(縣道兩側公路用地外緣不少于10米,鄉道兩側不少于5米,村道兩側不少于3米)范圍內架設的電纜線桿等設施,按照《公路法》《公路安全保護條例》和《青海省農村公路條例》要求,依法拆除或遷移至控制區外。對埋設管線,不影響整體美觀的保持現狀。今后新增或維修管線,要先征求交通運輸部門意見并按照有關規定實施。今后在農村公路道路提升等級時,如遇電網、電線桿等設備時,應給于拆除或遷移。
五、措施與要求
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是“十四五”時期全省農村公路工作的核心任務。全縣上下要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組織,切實將各項任務和目標落到實處。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和各相關部門要根據本方案,結合各自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符合自身實際的實施方案,做到任務清晰、責任明確、落實有力。要高度重視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大力宣傳“四好農村路”建設的好經驗、好做法以及涌現出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注重解決好農民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維護好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為農村公路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二是夯實工作責任。要將“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納入政府年度考核范圍,為工作開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同時,要落實工作責任,分解工作任務,細化建設目標,充實工作力量,落實資金、機構、人員和保障措施,確保順利實現“四好農村路”建設各項目標,讓百姓看到實效,得到實惠。
三是開展示范創建。積極開展“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創建活動,充分調動積極性,落實主體責任,以點帶面,全面推進。按照“好中選好、優中選優”和“經驗突出、可推廣、可復制”的要求,力爭在2022年底前躋身“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積極創建一批示范鄉鎮和示范路,全面營造比學趕超氛圍。
四是加強監督考核。要全面加強監督考核工作,重點對責任落實、建設質量、工作進度、資金到位等情況進行檢查指導,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
五是加強資金保障。要加快建立以公共財政分級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為輔的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籌措機制。努力爭取政府債券、各種鄉村振興和涉農資金用于農村公路發展。完善“以獎代補”政策,發揮好“一事一議”在農村公路發展中的作用。建立上級獎補資金與績效考核、地方配套等掛鉤制度,充分發揮上級補助資金的引導和激勵作用。加強資金使用情況監督檢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繼續鼓勵企業和個人捐款,以及利用道路冠名權、路邊資源開發權、綠化權等多種方式籌集社會資金用于農村公路發展。